各人才計劃子女須在港住滿兩年方可申請資助學額 約三年後全面實行
發佈日期: 2025-07-31 21:45
港澳



政府收緊資助專上課程申請門檻,各項人才計劃中,持受養人簽證入境、未滿18歲的學生,須居港滿兩年,才能申請資助學額。有關修訂設過渡期,2028/29學年起全面實行。
現時八間資助大學每年提供1.5萬個第一學士學位課程學額,予本地生申請入讀。而透過各項人才計劃獲入境處批出,首次受養人簽證或進入許可、未滿18歲的學生,都能以本地生身份申請入讀。
教育局發言人稱,各項人才計劃推行以來,相關受養人申請聯招的個案大幅上升,由2020/21年度約200宗,增加4倍至2024/25年度過千宗。
關注到有意見指,部分學生並無來港居住,影響本地生升讀大學的機會及公帑準確運用,在聽取社會不同意見後,當局參考英國及新加坡做法,收緊申請門檻。
有關學生在申請大學聯招,第一年學士學位資助課程時,須證明開課前在香港居住滿兩年,包括在香港開辦正規課程的全日制學校就讀兩年,或者兩年期內,每年不多於90天不在香港。否則要繳付不獲資助學費,學費水平由院校自行釐訂,須與非本地生學費一致。
修訂亦設過渡安排,2027/28學年居港規定設為一年,而2028/29學年起,才全面實行滿兩年的規定。
教育局發言人指,若這批學生就讀期間,滿足到居住滿兩年的規定,亦能申請轉交回資助水平的學費。本地生資助學費每年約4.5萬元,非本地生每年就要交14.5萬至20萬。
本身是大學副校長的劉智鵬相信,改用非本地生身份入讀的人數不多。
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劉智鵬說:「相信對大學學費角度思考,影響不大,畢竟學生人數不多,有個可能性,有學生居住不夠兩年,以非本地學生學費付高一些,某程度上學校收入多了。」
教育局發言人稱,相信政策公布後,有意讓子女在香港升讀大學的人才計劃家長,會陸續帶同子女來港生活,不擔心影響人才計劃吸引力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