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事多面睇|有港人經內地網購平台買生蠔來港 議員指有機會引發食安風險

發佈日期: 2025-07-21 22:36
港澳
無綫新聞 TVB News
無綫新聞 TVB News
無綫新聞 TVB News
已複製連結
有港人經內地網購平台,購買生蠔、刺身等食品來港。有專家檢查過包裹,指衞生情況完全不及格。有立法會議員亦認為,市民跨境買受限制食品,有機會引發食安風險。食環署指,如果發現有人違規,會採取適當行動跟進。

再有內地網購平台進軍香港,有賣家出售生蠔、刺身等,部分講明「包郵到港」。這間的希靈魚刺身賣26元人民幣,免運費送到香港。賣家明言,運輸途中「無法避免自然解凍」。

落單兩日後,本台記者到物流公司自提點取貨,這裡無任何恆溫設備。打開發泡膠盒,三個冰袋全部融化,輕輕按壓魚生,亦非急凍狀態。專家這樣回應。

食品創新科技中心項目總監方麗影指出:「我們在進口的時候,都需要提交產地來源,以及衞生證明。他們沒有申請任何售賣許可證,全部都是想直銷,去消費者手上,逃過所有海關上的檢測。」

有賣生蠔的網店雖然標明「只送廣東」,但將生蠔寄到物流公司內地倉庫,一樣可以再集運到香港。本台記者購買一盒生蠔,收件當日就收到物流公司電話。

物流公司職員表示:「我們都不建議你要,都是當廢品處理,已經生蟲、走了出來,現在司機都說不願出車。」

另一盒蠔肉就成功運到香港,本台記者交給方麗影檢查。

方麗影說:「現在這個冰包都融化了,雖然是真空包裝,但不等於沒有氧氣。你看看裡面,有很多空位。這些是水,我不能稱為蠔汁,應該是水,這些液體裡面不是真空的。」

現時陸路進口的海產,必須經文錦渡或港珠澳大橋邊境管制站入境,食環署會定期抽驗。有立法會議員認為,市民跨境買受限制食品,有機會引發食安風險。

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陳凱欣稱:「中間所有的程序,都未必受到監控。可否放在雪櫃?他說有,但我們其實完全不知道,但如果我們用一個合規的程序,進口商是要提供證明,溫度的監測都要提供給當局。」

食環署指,在本港境內售賣受限制食物,必須持有有效牌照,市民亦應光顧持牌商店。如果發現有人違規,將會採取適當行動跟進。

海關就指,走私是嚴重罪行,將會繼續與食安中心,在各個邊境管制站突擊採取聯合執法行動,並要求電商平台遵守規定。

點擊觀看節目重溫

無綫新聞 TVB News
無綫新聞 TVB News
無綫新聞 TVB New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