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室|痱滋長期不癒 恐是舌癌先兆

發佈日期: 2025-07-21 20:13
港澳
無綫新聞 TVB News
無綫新聞 TVB News
無綫新聞 TVB News
已複製連結
很多人也試過「生痱滋」,但如果潰瘍一直不消退,甚至變得越來越大,便要留意,這可能是患上舌癌的警號。

陳女士在去年年初,舌頭開始出現脹痛,她一直以為是熱氣所致,直至發現舌頭下方出現不能癒合的傷口,開始覺得不妥。

舌癌患者陳女士說:「有一晚睡醒後,因舌頭痛醒了,就看見舌頭有一個傷口,立即看我的家庭醫生。家庭醫生說有一個傷口,他說是潰瘍,看了兩次療程,服藥也是不行。」

醫生轉介她到專科做檢查,結果發現舌頭組織有癌細胞,更已擴散至頸部淋巴,屬於舌癌第三期。

專科醫生指,舌癌的早期徵狀,很多時跟「生痱滋」差不多。由於生長速度快,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,癌細胞很容易蔓延。

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表示:「我們一般『痱滋』,一、兩星期便會自動癒合,但如果發現自己的『痱滋』過了四星期,沒有癒合的跡象,甚至可能越來越大,其實便是一個警號。」

針對早期舌癌,醫生指會透過手術方式,切除部分舌頭組織,來清除癌細胞。在這個情況下,患者的舌頭功能一般可回復至九成或以上。

黎逸玲指出:「因為我們說的是,在腫瘤的上、下、左、右和深度,都要劃出約一厘米的距離。雖然肉眼看見的腫瘤在這裡,甚至從磁力共振看見腫瘤只有這樣大,但很多時候有機會癌細胞已偷偷入侵附近的組織,所以為甚麼切割的範圍會較大。」

最後,陳女士切除了四分一的舌頭,和接受為期一個月放射治療,現時她進食和說話沒太大問題,可以如常生活。

無綫新聞 TVB News
無綫新聞 TVB News
無綫新聞 TVB News